目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公报  >  新闻内容页    
 
发布时间:2015/7/27 0:00:00     信息来源:今日财富杂志社    编辑:行政教务处
 

事件回放:

跌! 暴跌!恐慌是暴跌! 从2015年6月15日到7月3日,中国股民经历了超常规痛心疾首的半个多月,不仅两亿股民的财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人们似乎听不到积极的、股市上扬的声音了。现在中国内地A股市场震幅已经超过了危机中的希腊股市……暴跌过后,必然反弹吗?人们似乎失去了对这个股市规律的信任感,剩下的是一地鸡毛,是充满感性的诉求……坊间有股民发出寓言式的感慨,跌去了一栋别墅,反弹回来的可能只是个卫生间?

不久前,权威报刊之一的人民日报刊载文章指出“4000点是牛市新起点”,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说“中国股市是改革牛理论成立,市场不差钱”……让人们感觉到牛市的疯狂才刚刚开始,人们似乎认为他们的声音在为是在为股市贴上“改革牛”、“国家牛”的标签!不可否认,他们是权威的,但他们似乎不能代表国家,更不能准确代表中央的声音,客观务实的说,他们只是一种带有特定特征的呼吁而已。可以肯定,他们的声音我们听到了,选择信任和不信任是我们每个小股民的权利和自由,但我们每个投资者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当然,我们可爱又可怜的广大中小股民也需要知道,这些权威人士如何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呢?他们何时对我们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负过专业责任呢?

在上证综指如火如荼直奔5000点进发之时,中央汇金公司一面是相关领导公开发表力挺“改革牛”和“国家牛”观点,一面却做出了减持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资金规模达35亿元的举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缺乏监管的市场,不是市场经济!由于迟到的监管,扭扭咧咧的监管,场外资金配置在野蛮生长,杠杆资金规模野蛮生长,恐慌下跌诱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引发了6月26日的抛都来不及抛的“股市踩踏”事件!这种高阶跳水式下跌逻辑在之前的A股市场上是很难见到的。6月28日,以央行为首的政府经济调控部门出手托市,祭出“双好”大旗,紧接着的周一、周二市场并不领情,照样大幅度下跌。可见,市场自有其价值连锁反应机制,无论市场监管者是有能力还是没有能力,市场都有其内在的一套生态逻辑!

为此,《今日财富》杂志社记者马一居就这些话题跟香港董事学院的理事会主席朱长春教授进行了探讨。


马一居:朱教授,您好!最近的不足20天时间,国内上证综指(A股)从5178点高阶跳水式的下跌到3629点附近,相信您早就注意到了。我想,很多人都想知道,股市究竟怎么啦?历经近七年的熊市,好不容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走牛,从2000多点开始攀升,而且是激情飞扬式的攀升,很多所谓“名嘴”甚至唱出股市要越过当初的6124点,要越过8000点,要上万点……您对惊悚的国内股市K线图,对名嘴们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论调,有什么感想?


朱长春:是的。我也是炒股大军里的一员,我是资深的中小股民,不过我从来没有在哪一只股票上赔过一分钱!我以我身为中国的中小股民为荣,同时,我也是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我怎么可能不关心股市起伏呢?我这样讲,您可能会疑窦丛生,为什么我会以身为中国中小股民为荣?为什么我在股票投资上从来不赔钱?

其实很简单。自历史伟人邓小平先生在二十多年前开启上海和深圳两地证券交易所事业之时,当时就指出中国股市为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融资打开一扇资本市场的大门!当时的我还是懵懵懂懂的少年,我就对股市带有天真的好奇感,我觉得,股市给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功能,公司上市拿到更多的资金,就可以做更大的事业,赚更多的钱,那么投资股市的人自然就会赚钱啊!所以我认为,投资股市,赚钱是理所应当的,赔钱是不合理的。

我们广大中小股民投资股市,究其根本而言,是给国企改革和民企发展提供融资环境,就是为国家经济做贡献啊,当然很光荣!可惜,很多的中小股民因为某些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也因为自己贪婪的跟风型投资心态,在光荣中壮烈,壮烈的赔了钱!我想,我作为中小股民不想也不愿做中国股市的壮烈者,我只想做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者,关键是怎么做的问题。

怎么做?我的做法如下:

第一、是听党话,跟党走,用投资行为做一个爱国者。这句话听起来是口号,我承认是,但我总是把口号落实在行动上。譬如,我偏爱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譬如说,我曾经投资过的联华超市,就是现在的新华传媒600825.SH,城投控股600649.SH,杭钢股份600126.SH,武钢股份600005.SH,中信银行601998.SH,光大银行601818.SH,张江高科600895.SH等等,都是让我每个来回赚足30%比例的年回报率,有的是像孙悟空翻跟头一样的上涨,搞得我因为公务需要出差没时间看股票,隔了一个月之后,结果赚得都离谱了,我毫不犹豫的抛售掉了,我不贪心,落袋为安!我经常看CCTV新闻联播,我是通过新闻报道找到感觉,研判哪些产业在未来三五年内会有出息,会出现爆发性增长的。

第二、我只赚取自己专业分析能力之内的钱,我不相信运气,更不相信小道消息,内幕消息。譬如,我会优先选择跌破每股净资产的股票,财务报表上显示为盈利状态,而且总股本数较少,总市值在一千亿之内的上市公司,因为他们的资产价值通常被严重低估,是容易被资本大鳄关注的对象,更容易成为资产重组型投资机构的猎物,这些股票肯定是要上涨的,投资的只是耐心而已。我为什么在股价只有7元左右买进张江高科600895.SH,为什么在2.80元左右买进武钢股份600005.SH?我对自己的投资行为是有要求的,每一次买进股票必须要实现30%比例的盈利水准,否则,我为什么要买进呢?超过30%比例,我就考虑抛售,决不眷念。因为我眨了一下眼,张江高科600895.SH上涨到了16.98元,我抛售了,结果这只股票还是疯狂上涨,短短3个月,2015年6月12日竟然涨到了41.97元,有很多认识我的股民朋友们说我不懂炒股票!我是怎么想的呢?16.98元是我的专业能力范围,41.97元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同样,在这些股票下跌和上涨过程中,消息满天飞,这些消息很多事惊悚刺激的,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始终认为,我是个地地道道的老百姓,不是达官显贵,也不是肆无忌惮的股市操纵者,当内幕消息到达我这样的老百姓耳朵里,其实已经过期失效了,跟谣言有什么区别呢?

第三、我是个坚定的以专业立场分析和决定投资行为的人。譬如,我为什么当初买进杭钢股份600126.SH,一下子连续五年持有?因为我相信,杭州当地政府能够把西湖景区经营成为最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旅游产业,随便动点脑筋,一个小小的钢铁企业根本不在话下,只是时任杭州政府领导觉得时机尚未成熟而已,结果是2015年的春天,杭钢股份600126.SH股价从4元附近,一路上扬到15元以上……再譬如,我为什么买进浦发银行600000.SH,而且我是在今年股市攀升至5000点之时买进的,我在股市攀升到4000点大幅减持腾空股票的,这是很多认识我的人觉得奇怪的事情。我想说,因为浦发银行600000.SH的价值被严重低估,我为什么不买进呢?

对于股指上扬,还是下跌,跟我这个买股票的投资者有什么关系呢?至少是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我买的不是股指,而是上市公司的价值,因此我没有跟风投资的习性,因此我每次都是股市投资的顺风顺水的那一群人。什么6000点,8000点,一万点,在我看来,都是哪些吃饱饭,没事做的人在故弄玄虚、故作学问高深的表演台词而已,我们又何必认真呢?


马一居:听您这么说,我倒是觉得您的观点是偏激的,似乎与主流投资观点不合群,而且一点也没有哪些专业股评人士所讲的市盈率,股票价格是反映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未来的预期等等思想,您认为呢?同时,我最近注意到您不断的发出声音看好浦发银行600000.SH这只股票,甚至说这是股票合理价位在26元到32元之间,您不觉得有点不靠谱?

朱长春:我首先声明,我不是股评人士,更不是那些券商利益的代言人,所谓的证券分析师,所谓的投资顾问,我本人也从来不受证券报刊,证券类电视节目哪些股评人士言论的干扰,我是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

毋庸讳言,我总是基于公司治理专业立场从事股市投资行为。我在《公司治理标准》一书里说,企业就是一群人跟一堆钱组成的赚钱机器。够清楚了吧!“赚钱机器”,上市公司光有产业概念,如果财务报表上不能显示其盈利特性,这样的上市公司又哪里来的价值呢?因为某某时髦炫目的概念炒作,股价高企,为什么?因为有幕后的藏镜人,幕后的一群人,他们是密谋者,他们是股价高企过后轰然下跌的受益者……望着股价起伏,我们如果参与了,我们怎么知道那些幕后的藏镜人,幕后的操纵者何时买进,何时抛售呢?作为老百姓,作为公司治理学科的经济学研究人士,我只能选择价值投资这条路,唯一的靠谱之路!

什么事主流投资观点,谁是主流投资观点?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关键是什么?关键是谁在用专业立场说话,谁在用专业良知说话,谁又在为谁说话?在证券报刊,在证券类电视节目等载体上侃侃而谈的所谓股评人士,他们真的专业吗?他们有时候真的在说自己能够说的真话吗?天可能知道,反正我不知道!

至于您说到浦发银行600000.SH,我承认,我似乎爱上这只股票了。爱,总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题材,因为上海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地区,因为金融银行业改革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核心地位,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而浦发银行600000.SH完全满足了这三大特征。当然,仅仅这些还不够?还有浦发银行600000.SH的股价很低,我最近持仓价格是17.12元,而且在6月19日每10股派7.57元(含税)红利,简直是太划算了,股市蹦极式的下跌,我也没有赔什么钱,够意思了吧。再看看浦发银行600000.SH现在每股净资产13.70元,最近通过定向增发股票方式收购母公司上海国际集团旗下的上海信托……我们要注意到,上海国际集团现任董事长沈骏先生是上海市政府副市长转任过来的,这家公司是上海市优质金融资产聚集型企业……浦发银行600000.SH还在酝酿定向增发股票,这又是要干什么呢?我们要知道浦发银行600000.SH自1999年11月10日挂牌上市以来,年净资产收益率总是在15%以上,动不动要达到20%以上,试问沪深两地挂牌的两千多家上市公司有多少这样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大家都很奇怪,商业银行类上市公司业绩超好,为什么股价总是在每股净资产附近,严重被低估呢?我觉得,这是中国银行业尚未实现系统化改革的原因,而不是市场价值发现机制失灵,至少我在中信银行601998.SH,光大银行601818.SH两只股票投资商赚得很开心啦!浦发银行600000.SH的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很好,足以证明其作为中小银行的市场性嗅觉和把握商机能力方面是可以夸奖的,我能够感觉到,也做过相应的客户问询……浦发银行600000.SH陆续披露的相关讯息逐步印证了我的专业判断,正在向“金融控股公司”形态华丽转身,接下来,可能收购母公司旗下的证券、基金类企业,这种收购,这种关联交易其实在给上市公司浦发银行600000.SH送大礼,是把市场性价值兑现10元的资产折扣成6元的价格置入上市公司的交易,至少我一直这么看,因为我们的政府国企从来不欺负股市,这么多年来,一直养成了给股市输送优质资产的习性……这么做,其实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态演变过程,是国有资产合理性账面增值的行为,国有资产经营和股市繁荣的双赢举措!可以乐观的预期,浦发银行600000.SH不仅仅是一家商业银行,它正在向“中国浦发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蜕变,浦发银行600000.SH的股价能不涨吗?之时时间而已,我的这笔股票投资只赚不赔,至少我这么认为。


马一居:尽管您没有直接的回答我的问题,但是您的奇怪言论,听起来倒是蛮管用的。您能不能根据您的独特思路谈谈这一轮股市大幅度上涨和蹦极式下跌的问题,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朱长春:这么多年以来,国内外对于股市上涨和下跌有过统一的、定性的结论吗?从来没有过,各有各的论调,各有各的说法,也不缺我这一家的奇怪言论。

这一轮股市大幅度上涨和蹦极式下跌是非理性的。在一个证券资本市场监管不到位,加上不尊重公司治理科学的市场环境里,股市暴涨暴跌是稀松平常的,没有什么可以觉得奇怪的事情。当然,我更不认为,这一轮股市蹦极式下跌是什么阴谋论,是什么奇怪的力量在操纵市场。

我想重点说如下两点:
第一、该检视一下我国证券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制度了。看看我们的上市公司高管、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等,他们有多少维护上市公司市值的动力呢?在我们现有的那些繁复的监管法令之下,他们往往是利用政策法规漏洞而攫取投机利益,对广大中小股民的信托责任往往是抛掷脑后,更难以奢谈什么对国家和民族的信托责任了!
第二、该检视一下在沪深两地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环境问题了。看看我们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董事不“懂事”,监事无所事,经理老出事的现象,中国证监会官员们,难道在装睡吗?

以前,我跟一些重量级的人物谈到这两点,他们觉得好像都做了,还在那里近乎炫耀式的侃侃而谈,甚至还动辄出席某些高层次的论坛而备受礼遇,因为台下的掌声淹没了他们理性思维,理性用好手中的职权!我说过,让制定制度的人又去监督执行制度的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让制定制度的人领导执行制度的人,然后又去监督执行制度的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这是基于公司治理专业立场的说法,其实这里面至少蕴含着一个道理,谁应该对不科学、不合理的制度负责呢?谁应该为制度执行不到位负责呢?

在这里,我想说一个如果:如果我们的证监会发布一个监管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5%股份的机构或个人,以及上市公司高管,如果要买入上市公司股份需要提前十天进行预披露,如果要卖出上市公司股份则需要提前30天进行预披露,如果过后的买卖行为与预披露内容不一致的,则视为操纵股市行为。如果这么做了,这群人是不是不由自主热爱上市公司了,坚定维护上市公司市值了。

在这里,我想说,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制定的那些公司治理相关内容,有多少公司治理专业所推崇的信托责任基因呢?世界各国的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政策法令是基于“合法性”基础之上的,而上市公司本身的公司治理是应当基于“专业性”基础之上的,是超越“合法性”的,是因为上市公司自身在公司治理环境改造和提升方面表现卓越,证监会官员应该向这些上市公司取经学习的形态……而这些在中国内地,恰恰相反。

今天,我真的很希望中国证监会官员们能够静下心来,用心去理解一下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司法人治理方面的谈话,不要再矫情了。

 

 


2015年7月4日

 
>  電子查冊  
 
版权所有©香港董事学院,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引用或建立镜像链接本网站之内容,我们保留法律追究之权利。